最后的诗篇
5月15日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比较有意思的是主要是未来电影的展播。而各国的代表团在14号都已经陆续的开始乘坐飞机离开了,现在留下的就是各国的吃瓜群众了,在最后一天电影院里挤满了人,现代的外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都来到电影院里了。
巧合又不巧合的是,列宁格勒芭蕾舞学校这群叽叽喳喳的未来小天鹅们,在最后一场《护身符》拍摄完成以后,领到了官方发给的电影播放券作为谢礼,她们要跟着剧团在16号一起坐乌鲁木齐--列宁格勒航线的空客客机回国去,直接到家,这也是列宁格勒的机场刚刚完成扩建,那么现在就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了。
外国游客今天还在会场这里的人群也是超级多了,都不愿意离开,因为“未来”这个主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憧憬的。
眼尖的尼娜发现了苏联电影区的一幅海报,不是很大,但是这个画面上的女孩。
“看,多像卡佳啊!”
喀秋莎现在是白人问号脸,实在是在苏联的土地上找不出来几个黑人的,黑人基本上都是普希金的亲戚了。
这个院线,显然没有多少人来看,电影院里所有的人,都是苏联来的。
这是今天10号厅的第一场电影,跟1935年以后的历史有关的电影是不会播出的,这样的话,很多苏联电影都不能播放了,毕竟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苏联电影就是飞机大炮的。
第一场是梦若初见,而姑娘们的电影票是可以在看完这场以后更换场地的,这一场纯粹是为了看跟喀秋莎撞脸的女演员的。
这是场公开处刑......
眼镜同款,发型同款,说话的语气都一模一样,还有就是现在脑袋上戴的天蓝色画家帽,而喀秋莎至今都没有过男朋友呢,而银幕上的女孩卡佳·舍甫琴科,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和男友的故事了。
这个片子在81年的苏联还是挺出名的电影呢,更有意思的是,大家都不知道,连放电影的人不知道,正在扮演卡佳的女演员,是23岁的已婚女青年扮演15岁的中学生,而且根本看不出来年龄的差距。好在知道这部电影的人都不在,要不然处刑时就像是公开在断头台上了,现在喀秋莎的脸已经像发烧一样了,在学校的时候倒是有很多人像电影里的罗曼卡那样去追求她,在莫斯科的时候,小流氓们会被阿莉莎锁定关节,被瓦夏给放倒。而在列宁格勒,她的同学们都是女孩子了,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卡佳来到列宁格勒找罗曼卡……喀秋莎也是来到了列宁格勒,会不会在这里遇到男朋友呢?
这种胡乱猜想被罗曼卡坠楼时候同伴们的尖叫给打断了,她们都不知道的结局(《罗曼和尤莉亚》)是个悲剧。而电影还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卡佳和罗曼卡在雪地上偎依在一起,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结局,而喀秋莎的脑子里现在回想的是卡佳在小咖啡馆里关于战争的想法……
“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了……”
在这里的一切,都是在和平的氛围当中,而在中国国内,这会儿还在和光头以及地方军阀在对峙当中。
姑娘们今天来看的电影,内容全都是青少年之间甜蜜的初恋,成天就是在舞蹈室里练功的姑娘们也是很希望有自己的男朋友的,不过想想最好的恋爱对象就是飞行员了,都是英俊帅气的,不过飞行员在天上女朋友不好找。但是这群姑娘还没有一个超过16岁,将来也许会找到的。不过她们听说某位姐姐正在和一个从西伯利亚来的高加索工程师谈恋爱,那个工程师妮娜见过,长得英武的男子汉,但是怎么也不会和喀秋莎的大哥联系起来,因为喀秋莎的面部轮廓一点高加索的特点都看不出来,而高加索的人似乎都喜欢修汽车的样子,因为那个工程师雅科夫同志就是在工厂的卡车车间负责生产重型卡车的。
而第二场电影,她们换了个剧场,这次看到的是法国电影,为什么这些姑娘这么渴望恋爱呢?在卡佳和罗曼卡的电影发糖的结尾结束以后,这次是同时间段的法国电影《初吻》,想想苏菲玛索是真的14岁演14岁,对比之下的话……可以预见喀秋莎的未来了,她会不会像是年龄被冷冻了一样呢?
在电影院里扯多了,这次各国代表团回去以后,都是有所收获的,他们或多或少的带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tg也得到了需要的材料技术,加工工艺,还有就是技术工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交通动脉兰新铁路的运力加强,新的工业基地会被布局在关中和兰州这里,而且因为西安的解放,还需要把烂尾工程的陇海铁路给贯通了,光是现在计划中的公路和铁路的土方量,就已经是很惊人了。
农业生产才刚刚开始,回到咸阳的5号同志就已经开始把57农业宪法拿了出来,动员基层力量让农技员带着技术下乡去,今年的耕作肯定会因为话费的大量使用,而呈现出短暂的高产现象,但是长期以来的话,会导致土壤在20cm厚度区域有严重的板结,所以要给现在要先给农民养成科学种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