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
乃是燕王封地,北平的核心城池。
燕王朱棣的燕王府,就在其中。
如今的北平,不是未来大明的京城,看上去十分荒凉。
就是一座普通的北境小城。
论繁华程度,远远比不上如今的大明京城应天府。
燕王府。
议事厅中。
燕王朱棣身穿一身亲王衮袍,坐于上首。
他旁边,则坐着一位身穿红衣袈裟,眉目清秀的中年和尚。
此人正是燕王朱棣身边的首席谋臣姚广孝。
“姚先生,你为何要让本王下令,将那些前往宁王封地的灾民拦住,不让他们通过北平?”
年过不惑,有着一撇八字胡须,看上去一身儒雅之气的燕王朱棣问姚广孝。
“在贫僧回答王爷这个问题之前,先请王爷回答贫僧一个问题,王爷这段时间,可有关注过那位宁王朱权?”
姚广孝问朱棣。
“这到有所注意,传闻本王那位十七弟,从小长相凶恶,但是他天生神力,在离开京城前,就曾在宫里,单手提起数百斤重的香炉抡了几圈,然后砸踏了一面宫墙。”
“后来到了封地上,据说其能力超群,广施仁政,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将边陲小城大宁城,发展成了东北边疆之地中,商贸最为发达的城池。”
朱棣点头道。
“王爷还少说了很多,据说燕王手中,还掌握着一种名为味精的调味品配方,这种味精每个月,能为宁王带去几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姚广孝补充道。
“王爷可曾知晓,最近让整个朝堂沸沸扬扬,牵连了数百官员丧命,收取商税这件事情,究竟是谁提出来的?”
然后姚广孝又问朱棣。
“本王只知道这件事牵连甚广,至于是谁提出来的,这本王就不知晓了。”
朱棣摇头。
“难道不是父皇他所提出来的吗?”
然后朱棣又问姚广孝。
“王爷不知道也属正常,贫僧除了替王爷出谋划策之外,也还兼为王爷收集情报,倒是知道一点别人所不知道的内幕。”
姚广孝捻动着手中的佛珠道。
“在太祖皇帝陛下,发出那道震惊整个天下的圣旨前,曾和宁王有多次密信来往。”
“最后一次,在宁王给太祖皇帝陛下,回信没过几天后,太祖皇帝陛下,便公布了这道收取商税的圣旨。”
然后姚广孝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的消息。
朱棣原本沉稳的神色,听到姚广孝的这句话,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猛然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姚先生,难道你的意思是说,父皇收取商税这件事情,背后有宁王朱权的影子?”
朱棣忍不住变色道。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大明诸多藩王中,父皇可是极少,与他们有书信联络的。
更不用说,这件事情竟然如此巧合。
“是不是贫僧并不知晓,毕竟贫僧也没有看过,太祖皇帝陛下和宁王来往的那些密信,刚刚也只是推测而已。”
姚广孝摇了摇头。
“不过,贫僧到觉得,自从太子升天后,这位宁王的威胁,恐怕要比深受太祖皇帝喜欢的,那位皇孙大。”
然后姚广孝又继续道。
“毕竟皇孙可影响不了,太祖皇帝陛下的决策。”
姚广孝最后补充了一句。
朱棣听完,当即愣在了那里,胸口上下起伏。
可以看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绝不平静。
“贫僧后来还派人,去查了一些有关宁王封地上的事情,结果这一查,还真将贫僧吓了一跳。”
姚广孝接着道。
“姚先生,这怎么说?”
朱棣继续问姚广孝。
“王爷可还记得,不久之前户部下令各地官府推广,产量是普通五谷几倍十倍的玉米、红薯、土豆等粮食?”
姚广孝问朱棣。
“当然记得。”
朱棣点头。
“据贫僧所查到的消息,这三样东西,最先出现的地方,便是在宁王封地。”
姚广孝道。
朱棣听闻,顿时神色,不由再次微变。
“此外贫僧还查到,在宁王居住的大宁城中,有几处重兵把守的禁地,闲人不得靠近,据说那是属于宁王府的工坊,除了味精工坊外,还有火器工坊。”
“不过那里面的人,几乎全都忠于宁王,所以贫僧的人并未查到,宁王这般严密防守,秘密制造的火器,究竟是什么。”
“此外根据城中的百姓说,宁王还在他的封地之外,草原深处,一个名叫喀尔喀河的地方,正在建造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