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王爷。”
王守仁躬身。
“对了,王爷,我们和各地的商人,商量好花钱买人的事情,第一批百姓已经被送到大宁城了,人数大概有三万人左右。”
然后王守仁对朱权道。
“才只有三万人?”
朱权皱眉道。
这可要比他想象中的人数,要少多了。
“王爷,这只是第一批而已,以后没隔几天时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灾民,被送入封地中,而且人数会越来越多。”
王守仁道。
“好,百姓到了大宁城后,善后工作要做好,要给他们分配好住所、食物、种子,最起码要让他们,在大宁城能安稳的扎下根来。”
朱权对王守仁道。
“我们这里跟本不缺吃的以及住的地方,你放心吧,王爷,一切我都会安排妥当的。”
王守仁保证道。
“光靠从这些商人手里购买灾民外,还是速度太慢,而且太被动了,我们还得从其它方面,增加封地内的人数,多方发力才行。”
朱权接着对王守仁道。
“怎样多方发力?”
王守仁闻言不解道。
“一是鼓励封地内的百姓多生,生的孩子数量多了,王府奖励给他们银两,具体奖励多少,由你去定。”
“其次是派擅长言语蛊惑的人,到发生灾情的地方去,让他们给当地的灾民讲,我们这大宁,吃住不缺,而且免费,让他们心动,自愿到本王的封地里来。”
朱权接着道。
“可是王爷,这样一来的话,恐怕会引起朝廷的反弹?”
王守仁担忧道。
他们之前从商人手中,买卖灾民就已经算是胆大包天了。
但只要做的隐蔽,在由各地的商人,打点官府,只要小心点,就不会有事。
可是派人去发生灾情的地方,宣布大宁的待遇,让灾民自愿前往大宁。
这样一来,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别人这件事情,和宁王府有关吗?
而且这是在动摇大明根基。
即便宁王是当今圣上的十七皇子。
以那位太祖皇帝猜忌多疑的性格,难免不会对自家王爷动手。
“难道你以为,即便我们不做,这件事情还能一直瞒着当今那位不成?”
朱权反问王守仁。
一开始可能因为老朱,没将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在加上地方官员和商人的沆瀣一气,老朱没注意到这件事情。
可是一旦老朱察觉到,他这封地内,猛增的百姓数量。
令手上的锦衣卫一查,这件事情便会真相大白。
要知道老朱在位时,可是锦衣卫的高光时期。
不像大明中后期,成了东西厂,那些阉党手下的一条恶犬。
以锦衣卫遍布天下的恐怖,他做的事情,是不可能瞒过锦衣卫的。
所以这件事情既然早晚,都会被老朱发现。
不如就搞得干脆点。
到时等老朱发现,主动来找他。
就看他如何说服老朱了。
“王爷说的有道理。”
王守仁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样。
“既然如此,那我等会,就去操办这件事情。”
接着王守仁道。
“去吧。”
朱权点头。
“阳明先生,记住这件事情,要做的隐蔽一点,我们可以被锦衣卫查出来,却不能被其他人抓住把柄,落了别人口实。”
朱权嘱咐王守仁道。
“王爷放心,我知道了。”
王守仁点头。
然后告辞离开,朱权也回去睡午觉了。
天气一热,人就想要睡觉。
……
京城。
应天府。
奉天殿。
老朱坐在龙椅上,下面站着的是六部尚书。
关于商税的事情,老朱已经和六部尚书,商议数次了。
但是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主要并不是纠结于,到底收不收商税这个决定。
毕竟自从胡惟庸之案后,大明就再无左右丞相,朝廷权力归于老朱一人身上,老朱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
即便是整个大明朝廷反对都无用。
对于收取商税,大明六部尚书中,大多数是反对的。
毕竟这个年代,能坐上六部尚书的,肯定不是真正的平民百姓。
平民百姓连书都读不起,又怎么能够做到一部尚书,位极人臣的地步。
所以六部尚书家里,谁还没有一点产业呢?
老朱要收商税,就是在割他们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