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里,院里架起松柴堆,举火焚之,院里散着淡淡的松烟味,又见京都城烟焰烛天,鞭炮声时远时近,劈里啪啦响。
厅堂的门窗大开,松柴火光和暖意照入屋内,映在裴家人的脸上,桌上佳肴腊酒氤氲香气,一家人闲叙静守除夕夜长。
下回再这般团圆时,恐怕要等三年以后了——出了春裴秉元要南下,回到太仓州。
初五,少淮少津去徐家给夫子拜年。徐家人照料段夫子很尽心,夫子寒痛的老毛病这两年缓解了不少。
少津、言成秋闱考得很好,若是别的人家,恐怕要直接冲一冲来年的春闱,一鼓作气。
段夫子不建议他们着急参加春闱,叫他们南下游学一两年,说道:“春生秋落一年轮,树干堪堪粗壮一毫末,数十年之久,合抱之木方能经受风雨,眼下你们的学问还是太单薄了,能过春闱却未必能得好名次,以我之见,不差这三年两载,到江南之地转转,回来再考罢。”
只需把少津、言成的文章与少淮的文章摆在一起,仔细相比,就能发现其中的差距。
非辞藻用典的差距,而是文章浑然一体的气度。
刚好徐大人也在,段夫子问徐大人的意见。
徐大人乐呵呵道:“段兄通晓言成性情,甚于我这个当祖父的,这读书上的事,自然是听你的。”
少津、言成南下游学一事,基本定了下来,至于何时出发,则再具体商议。
……
给夫子拜年归来后,岁末年初的诸多喜事家事,便告一段落了。
裴少淮投入到学习中。
天资难求,勤苦常有,男儿读得五车诗书,胸间方能有点墨。虽然段夫子、邹阁老都说他的文章笔力已经很成熟,应对春闱绰绰有余,但裴少淮知晓,若有懈怠,则有变数。
学问这种东西,藏在心间就如一股青烟,若是不常常温习,它是会悄然弥散的。
总之,在春闱、殿试之前,做文章的感觉不能落下,不能手生,否则,可不是几日几夕可以捡回来的。
每日早晚各做一篇文章,白日里读些典籍,了解朝中时事,心间若是有了甚么好的见解,及时誊写下来,供写文章时随时摘用。
四姐夫陈行辰和好友江子匀也要参加春闱,裴少淮从江南带回来的书卷,特地给他们俩都送去了一份,陈行辰亦会不时过来,与他研讨策问文章。
等到元月十二的时候,林氏给他送来一套新衣制,叫他上身试试。
是玉青色的料子,素然而有质感,穿上去后宛若玉质,很衬裴少淮的相貌气度。
一同送过来的还有一套玉珏——束发玉冠,系腰玉佩。
见此阵仗,裴少淮才后知后觉,再过两日就是上元节,该上街去参加灯会,见一见那位杨家小姐了。
他心里倒是一直有记得这件事,只不过有时沉于书卷,不免忘了今夕何夕,一晃神就到了上元节前。
至于在何处“相遇”,自有长辈们妥当安排。
林氏眯笑着端详风度翩翩的儿子,心里既欢喜又骄傲,为他略打理衣领,言道:“很好,很是合身。”
……
上元节,先帝曾下旨赐灯节假十日,朝中百官,城中百姓,白日家中相聚,夜里街上相游,欢赞太平盛世、风调雨顺、军民乐业,故称上元游。
上元游中,最热闹的是灯会,家家户户门上檐前,纷纷挂上各式纸罩火灯,涂上青颜朱彩,与天上皎月繁星相映。
夜色深后,街上往来行人。巨大的鳌山灯组开始巡游,百姓自发提着彩灯尾随其后,中央大街上恍若长长的彩灯巨龙在巡游。
万民争相欣赏。
常年守在家中的女子,这一日可以大胆出游,相约闺中密友一同上街“走百病”,走过城中桥梁,走过高墙墙根,去摸一摸门上砖上的钉子,把病灾留在这些角落里,祈祷一年顺顺利利。
夜不宵禁,所谓“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上元节给了男女间私下相识、相知、相随的机会。
……
到了上元节这一日,离天黑还早,林氏却早早叫人做好了元宵,斜阳才挂树梢,一家人便吃完了晚膳。
林氏把时辰地点悄声告诉裴少淮后,催着他赶紧换上新衣裳,到街上去游玩。
言成的马车也已经到了,约着和少淮少津一齐上街。
出行前遇了些小波折,裴少淮刚换上青玉色的衣制出了房门,那走步的小厮不看路,把端着的羹汤洒在了少淮衣摆上。
无奈,只得从衣柜里另寻了一套青玉色的直裰,少了许多暗纹花样,而显得谦谦质朴。
耽误了些许时候,裴少淮三个来到街上花市时,正是掌灯的时候,看着街上两旁商铺民宅的屋檐上、窗叶上、楼上雅阁外,一盏盏亮堂起来,别有一番趣味,可谓是灯火阑珊。
京都光照云烂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