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众人窃窃私语之际,靖王殿下来了。
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中,缓缓走了过来。
还是那模样。
还是那张稚气的脸。
可在大臣们眼中,靖王殿下却顿时高大起来。
他凛然的目光中,流露出和年龄不相衬的霸气。
所经之处,百官无不让开了一条道路。
随即。
早朝开始。
李世民刻意压制住汹涌而来的怒气。
放眼殿下。
一片死寂。
“诸位爱卿悉知,近来我大唐难得罕见的大旱。百姓遭灾,朕深为不安。”
“幸得靖王运来大批粮食,解了当今燃眉之急。靖王,乃我大唐的大功臣也。”
“如此功臣,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嘉奖?”
顿时。
朝堂上一片热议之声。
“如此功勋,依照臣所言,应当加以厚赏,方能不寒了靖王殿下的心。”
百官之中。
以裴寂最为圆滑事故。
眼见靖王殿下如此大功,也顺水推舟道。
程咬金自不必说。
更是对靖王殿下忠心耿耿。
“依照微臣所言,应给靖王殿下封之以最高官职,方能彰显靖王殿下之丰功伟绩。”
站在一旁的李承乾闻言,脸色变了十分。
大旱来临,他这个太子没有为大唐做过贡献。
反倒是靖王殿下李烨,命人大张旗鼓地送来了500万斤粮食,解了大唐当下燃眉之急。
看着大臣们,对靖王殿下极尽阿谀奉承之词。
他承认。
他嫉妒了。
杜如晦和房玄龄,相互对望了一眼,便是缓缓说道。
“启禀陛下,臣也同意给靖王殿下封职。”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
“朕深感烨儿,在此次旱灾中,对我大唐有再造之恩。所以,朕想一般的官职,必然难当其此大功绩。诸位爱卿群策群力,为朕参谋一下,到底封靖王何官职?”
李承乾心中咯噔了一下。
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就意味着,父皇要对李烨大封特封。
官职,多如牛毛。
唐代最高的官职,乃是太师太傅和太保这三师。
但是这三个职位,以往用在名誉加封和追封。
在三师均空缺的情况下,太尉司徒和司空便是最高的官职。
当年。
秦王殿下李世民,带领一众大军,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身兼太尉和司徒。
太尉是名义上的军事指挥官。
司徒又管百姓教化,可见其地位的尊崇。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兼任过尚书令和中书令,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占据宰相权力的三分之二,将国家决策权和执行权全部都捏在自己手中。
到了最后,无官可封。
李渊竟然自造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允许李世民有任命百官的权力,有制造钱币的权力,形同诸侯。
若是相对于李世民,李烨的功勋还仅仅就此一件。
李靖略一斟酌,上前道。
“启禀陛下,依照微臣所言,长孙大人已经故去。如今吏部尚书,职位尚缺。可任靖王殿下为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掌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许多官员的仕途,为六部尚书之首。
权力很大。
长孙无忌就是因为其一路协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有功,才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此言一出。
众位大臣们不由的议论纷纷。
“此次大灾,靖王殿下是为大唐解了燃眉之急。封其为吏部尚书,是不是有点儿太高了?”
太子太师李纲,此事和李承乾师徒关系在,自然是支持李承乾。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恰在此时,魏征上前去,言明自己的观点。
“启禀陛下,靖王殿下固然没有像陛下以前那般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太平盛世,大灾大难面前,就如同是在战场立功。依臣所见,军功和此功应当齐名。故此,微臣以为,封靖王殿下为吏部尚书,实在是实至名归。”
谏议大夫魏征,有理有据的话,不由得让李世民点点头。
“魏爱卿所言极是。如今太平盛世,大灾大难,如同征战。”
帝王都一锤定音了。
而且,最擅长跟李世民抬杠的魏征,都如此说了。
其他众位大臣,也都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