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歼击车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它大胆地舍弃了传统的炮塔结构,而是将强大的火炮直接搭载在了车体的中央位置。
这种创新的布局不仅显著减轻了车辆的整体重量,更为其带来了惊人的速度优势。
经过精心调校后的一号歼击车,犹如脱缰野马般能狂飙至 50 公里每小时!
再加上它那低矮的车身造型,使其在战场上能够更完美地隐匿自身行踪,仿佛一位来无影去无踪、行动如风的高速刺客。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歼击车上所配备的 50 毫米 L60 倍径高穿深火炮威力不容小觑。
即便身处 1942 年那样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之中,它依然具备与对手一较高下的实力。
而且,研发团队并未满足于此,他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开发一款 75 毫米 L42 倍径火炮,并计划将其应用于下一代中型坦克之上。
这门新型火炮拥有令人惊叹的火力和穿透力,足以击穿整个二战时期的各类装甲目标。
除此之外,对于重型坦克的研究工作同样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根据初步规划,未来的重坦将会装备一门 100 毫米 L56 倍径的巨大火炮。
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武器几乎可以横扫二战期间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坦克。
不过,当前最为关键的任务还是集中精力开发性能卓越的柴油机。
毕竟,在这片广袤的中土大地上,石油资源相对匮乏,而现有的汽油机尽管动力表现出色,但过高的油耗始终是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只有成功实现柴油机国产化并不断优化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燃油供应紧张这个棘手难题。
从而让我们自主研发的坦克部队真正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雄师。
如今,对于张尘来说,造船工人的数量多多益善。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和精明的经营策略。
他如今每年的收入已然突破了惊人的两亿大洋。
如此丰厚的财力使得他迫切地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海军力量。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
大型的水面战舰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要求极高,以他目前的能力实在难以承受。
不过,海底的“鲨鱼”——潜艇,倒是一个相对可行的选择。
毕竟,相较于那些造价高昂、维护复杂的大型水面舰艇,潜艇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若论及制造最为出色的水下“大鲨鱼”,那毫无疑问当属日耳曼帝国。
正因如此,张尘才会对日耳曼帝国的战俘给予格外优厚的待遇,其背后自然有着深层的考量。
如果能够成功地从日耳曼帝国那里获取到多达两千名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
并顺带得到一些先进的潜艇技术,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他的造舰计划的进度与质量。
虽说通过斥巨资购买一艘 U 型潜艇并非难事。
但仅仅拥有实体潜艇而缺乏详尽的设计图纸,显然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
难道真要将整艘潜艇拆解开来,然后逐个部件去模仿制作并安装吗?
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保证最终成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有些关键环节,确实不是单纯依靠系统就能轻松解决的。
比如说像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任何系统都无法替代的。
尽管张尘财大气粗,可以耗费巨额资金每年购置一艘重型航母。
但倘若没有足够数量且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撑。
这艘看似威风凛凛的巨舰一旦出现故障或问题。
恐怕也只能无奈地趴在港口内等待维修,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因此,如何获取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成为了摆在张尘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在过去的数年时光里,虽然成功地培育出了数量众多的技术人才。
但涉及到造船这一领域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
由于缺乏充足的技术沉淀和行业顶尖专家的引领,无论怎样努力尝试。
所能制造的船只也仅仅局限于几百吨级别的炮艇和鱼雷艇。
至于建造更为先进的驱逐舰,甚至只是稍大一些的护卫舰,都显得力不从心。
即便勉强制成,其性能也仅能勉强满足基本需求。
现今,经过全面整编后的汉武军,总计有十五万兵力皆属于陆军编制。
相比之下,海军和空军力量则薄弱得几乎可以被忽视。
在这种局势下,汉武国的军事重心明显倾向于陆地作战。
就在此时,总督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来自日耳曼帝国的外交官威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