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或许真的是对张尘存在着某种深深的误解吧!
他们竟然天真地认为只要将整个沪海重重包围并实施封锁。
那张尘岂不是就得陷入绝境、无法生存下去了吗?
然而事实却绝非如此简单。
要知道张尘在两淮地区购置的广袤土地可并非毫无用处。
他在此精心栽种的杂交水稻可不是白白付出努力的成果。
凭借这些丰硕的粮食储备,即便整个沪海不幸被联军围困长达两年之久,也完全能够安然挺过这艰难的时光。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需要考虑。
那就是联军自己是否具备这样持久的耐力和实力来与沪海对抗两年之久呢?
恐怕未必吧!实际上根本无需等待两年那么漫长的时间。
最多只需短短半年左右,张尘所率领的军队就能成功杀出重围了。
此时沪海方面拥有着数万新兵,他们正在接受严格而系统的整训。
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新兵便能迅速成长为身经百战的老兵。
与此同时还在持续招募新兵入伍,预计再征召两万名士兵加入队伍,届时总计将会有五万之众。
而且这批军队的装备堪称精良至极,战斗力不容小觑。
等到那时究竟鹿死谁手可就难以预料了啊!
当前沪海驻军的总兵力已然达到八万余人。
其中有数万将士早已奔赴前线,并经历了将近小半个月的战火洗礼与实战磨合。
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具备了上等兵应有的优秀素质和战斗能力。
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联军所带来的压力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毕竟无论联军如何疯狂消耗自身力量,在兵员补充方面也是远远不及沪海驻军的。
沪海这边有着多达六百多万的居民作为坚实的兵源后盾。
这种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可是联军望尘莫及的呀!
在这一轮激烈的空战中,联军遭受了重创,损失了将近一半的飞机。
如此巨大的战损使得他们元气大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果不再次从国内调集大量的空军力量前来支援。
那么对联军来说,想要继续对沪海青浦重工发动空袭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联军停止了对沪海地区的任何军事行动。
他们似乎真的在静静等待着那支来自蜀州的十万大军的到来。
而这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对于张尘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流逝,越来越多的坦克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由于战争局势的紧迫需求,这些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改进和升级。
原本的初代坦克经过不断优化,在防御、火力以及速度等关键指标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而所有这些进步背后的功臣,则要归功于张尘不惜花费重金。
从系统内部以高出原价十几倍的价格购买来的高性能发动机迈巴赫 HL45P 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拥有强大的动力输出能力,最大功率可达 180 匹马力。
足以驱动重达 14 吨左右的坦克,并使其具备超过每小时 35 公里的行驶速度。
不仅如此当加装了涡轮增压器之后,它更是能爆发出惊人的 220 匹马力,进一步提升坦克的机动性和作战效能。
正是凭借着这批先进的坦克装备,张尘看到了扭转战局、实现重新崛起的希望之光。
他深知只要充分利用好这段难得的喘息之机,精心策划战略部署。
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战斗中一举击溃敌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科技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代浪潮下,一款重达 15 吨左右的新型坦克应运而生,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登场。
这款坦克的出现,使得当今世上号称最为强大的坦克瞬间黯然失色,沦为微不足道的存在。
其前置装甲以令人惊叹的角度倾斜 60 度,厚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38 毫米。
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这种倾斜角度加上实际厚度所形成的等效装甲厚度竟然高达 76 毫米!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早期的时候对于穿甲弹的开发还是很落后的。
因此当前主流的 37 毫米炮塔对这款新型坦克来说,根本无法造成有效的穿甲伤害,可以说其穿甲力几乎为零。
不仅如此就连坦克的侧面装甲也是独具匠心。
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了倾斜 45 度的设计理念,并将装甲厚度设定为 25 毫米。
通过这种精妙的布局侧面装甲的等效厚度达到了 35 毫米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