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安一手数据,一手道理,就连周老也是听得连连点头。
在司安的说法中,识字,并不一定是为了要当官,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未来南疆的官员,那必然是要从各种选拔中出来的,什么识字都是最简单的要求。
而且按照司安的说法,不仅是士兵需要识字,普通的百姓不分男女也要满足识字的要求。
不然的话,发个通告还要别人帮你解释,这纯粹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而周老对这个很感兴趣。
别忘了,他之前就是隐居当老师。
两人开始谈论起这件事,越说越是激烈。
因为司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字体系。
不再是凭借那些所谓的经书,而是凭借字典之类的配合读音什么的进行。
有些字,别人知道怎么读,不知道怎么写,有些字别人知道怎么写,不知道怎么读,总要有个章程。
而这些,对于司安来说,那都是很早以前的知识了,他毫不犹豫的就展示了出来。
周老拿着司安手里的字典,再来对照一下,顿时觉得非常有趣。
“这法子不错,可行!”
就连周老都这么说了!
司安也笑着点了点头。
自此,南疆新一轮运动开始。
而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对于一个国家也好,对于一个藩国也好,那都相当于一个人的两条腿。
两条腿一样长,这样的一个势力才能走得更远不至于半路跌倒。
就这样,直到入秋,南齐和南周都没有开启战争!
倒是南疆的变化,全都被传扬了出去。
第一个知道的就是南周。
南周这边比较崇尚武力,李威和周正在朝廷有很大的威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皇帝的权利不够集中,而李维和周正又是老将,功高盖主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废话。
还是那句话,皇权和臣权,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皇权想要集中,要的是一言定生死。
但是臣权要的是制衡,他们需要制衡皇权。
大魏也好,南周也好,都存在这个问题。
唯一比较好一点的是南齐。
南齐的皇帝是大丞相一手带大的,大丞相就和皇帝的亲爹没什么不同。
双方相互信任,反倒是其他的臣子没有了出头之日……
而在李维和周正知道南疆的政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将南疆对士兵优待的政策搬运回南周。
道理很简单。
李维和周正都是武将。
他们抬高士兵的地位,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军队,除此之外,士兵也能更好的为他们卖命!
但是南周的皇帝其实是不想答应的。
如今南周的环境,武人的地位还不够高吗?
还要抬高武人的地位,他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当了?
要不干脆换你们来?
因此,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这也是南周最近没有大动作的原因。
南齐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皇帝直接找到了大丞相。
“老丞相,你说南疆的这些政策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不收农人赋税,这好像和书里的那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隐隐有所吻合。”
“我们若是用在南齐,会不会有效果呢?”
此话一出,大丞相直接摇头。
“这些不能用在南齐。”
“道理很简单,南齐的稻谷一年三熟,粮食水果这些多到溃烂,放在地里都没有人去采摘。”
“我们不收也是浪费。”
“更重要的是,南齐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南方靠海这边的寻常百姓,他们本来就不想要打仗,若是照搬司安的制度,和司安不同的是,我们只怕是招募不到兵马。”
“因为这里不缺吃食,百姓也不用担心战乱,他们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呢?”
“最重要的是司安他们打仗,我们死十个人,他们才死一个人,他们自己都知道他们当兵危险并不是很高,百姓自然是支持的,所以南疆能执行的制度,在我们南齐是行不通的。”
听着大丞相的话,皇帝无奈的叹了口气。
“大魏为什么就出了一个司安呢?”
“你说,司安若是出在我们南齐该多好,文有大丞相,武有司安,我南齐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啊!”
听到这话的大丞相也是无奈的笑了笑。
只能说皇帝还是贪心的。
不过他也想过,若是司安真的出在南齐,他倒是也能轻松不少。
大丞相很快就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