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了,没必要想太多。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是他能从官场全身而退的秘诀。
至于他曾经立下的那些功劳,记得的人,终究会记得,不记得的,还是不记得。
说到底,徐青身上真正令他动容的不是才华,而是他------还是一个少年啊。
若回到少年时,他还会这样过一生吗?
好在,他确实还有机会,重活一世,前提是能冲破那层关卡,并打破胎中之迷。
否则没了前世记忆,那还是自己吗?
自来,求道之人,走到他这一步,已经十分罕见,能转世之后,胎中之迷,更是难上加难。
此外,修炼神魂的人,神魂藏于肉身之中,等于蒙上一层黑布。即使知晓对方修炼神魂,也是看不出深浅的。
是以,方阁老其实凭经验,看得出苏怜卿丶徐青有修炼道术的痕迹,却也判断不出对方的深浅。
而且他不同于一般的道修,实际上本身没有修炼过什麽道术,这一身神魂修为,全然是壮年时期,在翰林院那二十年,为皇帝编修道藏,无意中练出来的。
后来他到了地方做巡抚,底下有莲花教作乱,便率兵犁庭扫穴,将莲花教当时的总坛攻破,夺取了对方一部分的传承。
那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神魂修为,在这些专门修炼此道的妖人眼中,竟是深不可测。
但总体而言,他修炼神魂,在遇到莲花教之前,十分顺畅。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的厉害了,反而神魂修为进境变得无比缓慢,
直到如今都没有勘破莲花教传承里提到的鬼仙之境。
又因他手上有莲花教的部分传承,所以常年有罗教丶莲花教的高手袭扰,方阁老烦不胜烦,将那些东西的意境封存,送了出去。
如此,方才得了晚年的清净。
毕竟他致仕之后,身上得到的王朝气运庇护之力,也大为衰减。
没必要留着这些东西,给后人招灾惹祸。
至于为何不毁掉。
这也是方阁老作为读书人的情节。
他读史时,未尝不为前人的书经遭遇战火或者被当权者焚毁而扼腕叹息。那些传承,即使来自邪道,却也不妨碍,它们是前人的智慧结晶。
若是损毁在他手中,他接受不了。
何况他的性格是喜欢折中的。
方阁老出神思考,众人倒也不打扰他,知晓此老是国老,昔年更有定策,他能被吴巡按请来,实际也是皇帝的意思。
这也让众人能放心跟着吴巡按冲锋陷阵。
吴巡按背后有陛下站台,至少不再是炮灰了,而且大概已经简在帝心。
当官的人,有这四个字,升官宛如坐火箭一般。
坐火箭在大虞朝不是新鲜事,但说起来不是很吉利。因为有位士人,尝试坐火箭升空,结果摔死了。
好吧,吴巡按根基不稳,坐火箭般升,也有摔倒的风险。
但不重要,当官哪有没风险的。
升官最要紧。
众人见徐青做出一首好诗,知晓他确实有诗才,于是起哄让徐青再给自己作一首。
徐青自然没推辞,但也冥思苦想了许久,才做出来。
这也是藏拙。
约莫等了半刻,刚好是众人失去耐心的临界点,徐青口占一首七言绝句「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这一首,比前一首,胜在直白,倒也不失为一首好作品。
诗词这种,好坏是各花入各眼,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鉴赏取向也是不一样的。
文学作品的评价,在每个人心中的高低,多在于人当时的处境。
譬如徐青,前世少年时爱李白,后来工作之后,虽然也爱李白,却更对杜甫的作品有触动。
因为杜甫的沉重厚实,正如他毕业之后的牛马生活。
其实如果能肩挑两京十三省,他也不会觉得沉重,甚至也能有高尚的人品。
但是没得选。
好在,这一世有得选。
所以他这一世最大的噩梦,便是梦到回前世过牛马生活。
或许前世就是他的梦,他本是徐青。
哪来的神魂被困青铜镜,不过是徐青自己的一场梦魔罢了。
渐渐地,宴会也到了尾声。
这一场宴会,实际上没谈过时局,没谈过国事。不过大家也算互相认识了,形成一个小团体。
这就是宴会的作用。
酒桌上谈风月,其名风月,非风月也。
功夫在酒里。
但徐青也落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日文会,众人公推徐青为第一,这个第一是徐青的诗挣来的,也是吴巡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