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青铜门大开
那么综合筛选,最符合条件的便只有这五个人:徐福,李斯,胡亥,扶苏,赵高。
如果勉强在加一个的话,大将军蒙恬。
谜题的第二句是,“天下在握兮,身不由己。”
与之前的一句结合,便是“一人之下,天下在握”。
这不禁让唐枫想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要么位高权重,功高盖主。要么就是身居要职,怀有反心。
当年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做了一系列的事情,销锋镝,铸金人,修建万里长城。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统治。他是个霸道的皇帝,若说有谁敢功高盖主,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那么应该说的就是,身居要职,有执掌天下的能力。
徐福只是个术士,后来东渡再也没有回来,但这里的“天下”指的应该是大秦的天下,后来被刘邦项羽打下来的那一块。所以在这一条上,他不符合,这样便可以把徐福排除在外。
李斯,说起秦朝就不得不说李斯。
秦始皇一统天下,少不了李斯的功劳。李斯原本是楚国郡上的一个小官吏,后来随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据野史记载,他还是战国著名纵横家鬼谷子的徒弟。入秦做官之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并在他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说起“天下在握”,这四个字,他这个位高权重的丞相是符合的。
但后面那半句“身不由己”,却让唐枫犯难。
李斯这一生中,有何身不由己的事情呢?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这件事情上,似乎主动性更强一些。谋害扶苏,是因为他和赵高忌惮扶苏上位之后会对他二人不利,所以实施了伪造遗诏的计划。
不过李斯最后的下场也不是很好,后来赵高忌惮于他,于秦二世二年被天子下令(前208年)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身不由己,完全谈不上。
至于赵高,这个秦朝最大的宦官。在接连害死扶苏,李斯之后,继李斯为丞相。第三年,他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达到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久之后,又被子婴设计除掉,夷诛三族。
“身不由己”这个词,也与他似乎关系不大。但他是个宦官,莫非是因为其他的难言之隐?唐枫猜测不到了。
接下来是扶苏。
秦始皇嫡长子,按说应该继承大统的那位。扶苏本来就是民心所向,但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发动了沙丘政变,逼死了在外统军的扶苏,夺回了兵权。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时,还曾使用扶苏的名义,号召天下。后因此事,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中原战火之后,岭南五十万秦军拒绝回援。身为大皇子,他本来的确是可以天下在握的。
而在史书上记载,接到假诏书赐死之时,扶苏却没有怀疑。说“父皇让儿臣死,儿臣不得不死。”就自杀了。但是这段记载也被后世许多人质疑过,说扶苏根本就没死,而是不知去向,以至于名声被陈胜吴广所用。
原本皇位唾手可得,后来甘愿放弃一切,身不由己,他是符合的。
秦二世胡亥,他原本是秦始皇的小儿子,并非正统。这个被赵高拥立上去的二世皇帝,在位三年,也经历了大秦最风雨飘摇的三年。三年之后,被赵高逼死。
大权在握,又身不由己,完全符合。
大将军蒙恬,名将世家,筑长城,北击匈奴,镇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他原本是和扶苏最亲近的人,在秦始皇驾崩,扶苏遇难之后,与其弟蒙毅一同被秦二世赐酒毒死。
手掌兵马大权,也身不由己。
此番筛选下来,只剩下三个人。
再阶下看后面两句。
“浮沉难安兮,黄泉诉泣。”
意思是一生跌宕,死后到了黄泉回想起来这一生自己也会哭。
“兵戈四海兮,拥而戴立。”
这句话直接将胡亥排除在外,因为他根本不是领兵打仗的选手,另外备受拥戴这种事情,似乎只有赵高和李斯又预谋地拥戴他。
而比较蒙恬和扶苏,蒙恬其实更加拥戴扶苏。
那么